建设健康中国必须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。为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、个性化的健康需求,构建完整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体系,依托森林资源的森林康养产业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:
(一)优化森林环境

1、保护优先,合理利用,严守生态红线,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科学利用生态资源、森林资源。
2、是以公益为主、经济性并重,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实现经营上的盈利。
3、既重视硬件,更重视软件。良好的康养目的地,一定是设施完备、服务到位、主业突出、产业链完善,力求使客人高兴而来,满意而归。
4、争取支持政策与市场发动相结合,创造更优质的康养产品,使产业做大做强。
(二)建设高标准功能齐全的康养基地

森林康养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,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,应积极规划疗养场所,由森林康养基地的政府主导,林业部门牵头。在规划设计中应科学选择疗养地,根据基地的森林资源现状规划设计各具特色的康养模式。
如果基地温泉资源丰富,则以“森林+温泉”为主要资源,设计以森林疗养为主的康养模式;如果基地宗教文化浓郁、中药材丰富,则以“森林+文化+中药材”为主要资源,设计森林养生为主的康养模式;如果基地地势适合于开展特色的森林运动,则以“森林+运动休闲”为主要资源,设计森林休闲的康养方式。
(三)开发特色产品

1、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,突出林业特色。
2、从康养需求方面看,人们更加注重健康、安全、亲情、愉快、自然、求知等等,对康养需求和消费愿望日益增加;在康养和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更加偏向自然环境好、参与性活动多的地区。
3、在康养产品选择方面,希望包括休闲、游憩、健身、养生、养老、疗养、认知、体验、亲子等等,更重视住宿、餐饮、有机食品质量,偏爱有参与性的康养内容的活动项目。
(四)完善基础设施

1、依法依规、科学合理利用林地,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。森林康养根据各地资源状况,充分利用山岳、峡谷、河流、瀑布、丹霞、溶岩、草原、荒漠、海滨等不同森林环境类型,规划多样化观光休闲线路与旅游产品。
2、结合疏林草地,河流湖泊下游开阔地,山间平台开阔地等不同地形环境,完善基础设施工程,增加森林康养基地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,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规模,优化客源市场结构。在空间上合理功能分区,通过游客接待区、管理服务区、森林游憩区、疗养康复区等功能分区,打造可持续的森林康养基地。
3、在服务项目上,扩大基地面积,集中连片项目区域,完善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。在服务内容上可增加森林景观、森林音乐、森林温泉、空气负离子养生馆、植物精气养生馆、森林心里咨询室;慢跑、散步、登山、耕作、使康养者达到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的目的。
4、通过文化体验来修身养性,以实现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舒适。如:禅修、冥想、品茶、太极、瑜伽、养生操等。还可以根据食材的高品质、高药用价值制定饮食,达到养生的效果。
(五)规范管理服务
完善森林康养产业标准体系,建立健全对森林康养行业的监督检查机制,研究编制产业规划,明确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。森林康养基地一定要配套建设健康管理中心,健康管理中心除了国内外目前实施的常规体检以外,要把体质监测、风险评估、运动管理、营养指导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一并引入。